近年許多國家政府逐漸拋開自建自營資料中心的做法,轉而擁抱雲端,開始把部分應用服務與架構從地端移轉上雲,希望藉此強化數位治理、提升資訊安全,並且加速數位轉型,致力於推出更多讓民眾有感的創新服務。

臺灣身為 ICT 大國,對數位科技的解讀能力強,更具備洞察世界趨勢的能力;政府處在這樣的環境與氛圍,也逐步順應時勢、踏上雲端轉型的旅程。有鑒於此,Google Cloud 攜手宏庭科技,於日前舉辦「強化雲世代佈局」智慧政府論壇,期望透過相關經驗、觀念與技術的分享,助臺灣政府加速開創數位化與智慧化新局。

 

藉由產業合作框架,加速推動智慧政府

DIGITIMES 分析師總監黃建智表示,近 20 多年來,臺灣政府從 E-Government、M-Government、Smart Government 一路推進,如今在基礎建設、網路環境等方面,都已達到一定的成熟度。但隨著民眾的認知進步,對政府的要求提高,驅使政府仍須不斷精進資訊系統,藉由新的 IT 佈局,跟上下一波典範轉移。

他認為日本軟銀的 City OS,堪稱是值得臺灣政府與 ICT 業者借鏡的智慧政府案例。其重點在於數據融合,舉凡路燈、交通號誌、建築、天氣、健康、SNS…等異質資料都含括其中,進而由雲平台扮演「承下啟上」關鍵角色,再由政府定義開放介面,引入民間開發能量,形成公私協力的機制,加速打造各種創新服務。

政府不妨思考建立類似的產業合作框架,由公部門制定上位指導計畫,透過公私合營、補助計畫、特許經營、服務採購等形式,委託適當的民間企業來規劃、建設、整合並維運特定的政務營運平台;同時,平台營運商亦可援引與硬體業者、雲平台業者、SI 與軟體業者的助力,利用智慧政府應用場域,一起把臺灣 ICT 服務產業的餅做大。

 

以淨零、數位雙主軸,持續轉動台灣

Google Cloud 台灣總經理謝良承

Google Cloud 台灣總經理謝良承指出,Google 台灣期望引領台灣數位經濟,共創新的雲生態系,並聚焦於淨零轉型、數位轉型兩大主軸。值得一提的是,Google 從 1998 年創立以來一直視永續發展為核心,並將全球永續行動分為三大面向,首先是「引領產業」,以身作則致力將能源供給去碳化,並期望在 2030 年全天候以無碳能源維持所有 Google 辦公室與資料中心營運,實現無碳願景;其次為「協助合作夥伴」,透過提供永續發展的相關工具和資源,幫助我們的合作夥伴,無論是企業、城市或者 NGO,都能達成各自的永續、減碳目標,例如,我們協助全球 500 個城市與地方政府,每年減少 10 億噸碳排;第三是「讓每個人參與」,透過我們的產品讓人們選擇更永續的生活。

「綠色競爭力決定企業成長性!」謝良承強調,過去企業將產品創新、成本降低視為驅動競爭力的主要來源,但展望未來,ESG 成最新商業門票,故企業應儘速提升碳盤查、碳定價與碳中和等能力。關於 ESG 淨零轉型,Google Cloud 能提供莫大協助,因 Google 長年致力全球永續發展 ,已於2007年成為全球第一家實現碳中和的大企業。

資料中心產業採用「電力使用效能 (PUE)」這項指標來測量能源效率。如果 PUE 等於 2.0,代表每使用一瓦 IT 能源,就會額外耗用一瓦為 IT 設備進行冷卻及配電。PUE 越接近 1.0,則代表幾乎所有能源都用在運算作業。Google 的資料中心平均 PUE 已達到1.1,部份歐洲地區甚至僅 1.08,稱得上是全球最有效率的資料中心之一。

針對另一主軸數位轉型,謝良承說,從 2010 年起許多企業著手推動數位化,把紙本表單變為電子表單,但距離數位轉型仍有頗大落差;直至近年疫情推波助瀾,才驅使企業加快數位轉型行動,而非一味地停留在無紙化、改善內部作業流程等數位化層次。

事實上,包括「消費者行為更數位化」、「數位科技的普及」等外部因素,堪稱數位轉型的兩大驅動力。Google《2021 企業數位轉型關鍵報告》指出,當前高達 98% 台灣企業將數位轉型視為整體策略一部分,46% 由公司最高決策者負責領導數位轉型,75% 預計未來投入更多資源於數位科技。

更重要的是,現今各產業都開始邁向以客戶/消費者為中心的數位轉型之路。為此 Google 可提供三大助力,一是「數位獲客」,因應消費者數位化而調整獲客模式,擴大數位轉型價值;二是「數位科技」,善用數位科技提供的可能性,打造數位服務及實現數位營運;第三是「數位文化」,藉由數位經濟與科技改變商業思維和工作模式,重塑企業文化以建立數位轉型基礎。

 

憑藉雲端、敏捷特質,締造科技防疫成果

不只是各產業逐步邁向數位轉型之路,臺灣的公部門也穩健地走在數位化的道路上。以臺灣的防疫成果為例,除了有賴於全民共同遵守各項防疫規定之外,政府也不遺餘力推動各項科技防疫措施,在為維護國內防疫安全努力的同時,也提供民眾更為便利的服務。

「疫情來得快又急,兼具緊急、影響大、不知何時結束三大特徵,」衛福部資訊處處長龐一鳴表示,考量及此,資訊處定調以「敏捷」、「雲端」為基礎來打造防疫相關系統,否則若依循傳統模式,勢必無法因應日後變局。

持平而論,入境管理蘊含極高複雜度,因入境管道不只機場,還有港口,且分為商船、漁船等不同屬性;系統若不具敏捷、雲端等特質,很難有足夠彈性來兼容眾多複雜因子。此外,因系統涉及民眾個資,資安與​​個人資料保護議題亦是規劃時的重要考量。

接下來,龐一鳴再接獲有關疫苗護照的規劃重任。基於國際承認考量,決定採用 WHO 架構,並依循歐盟的 EU Digital COVID-19 Certificate 格式;後來於 2021 年底正式推出新冠病毒健康資訊數位證明簽發平台,標榜操作簡單,而發證種類從期初的疫苗及檢驗,一路新增快篩、接觸者居隔、確診者居隔等項目,背後高度仰賴雲端的擴充彈性。

 

利用 Google Cloud,建立安全穩定的運作架構

本次大會安排 Google Cloud 台灣首席架構師蔡坤達、宏庭科技 Google Cloud 雲端售前工程師羅元昌,及宏庭科技 Google Workspace 主任蕭維昀等技術專家依序登場,分別從資安、高可用、生產力等角度,闡釋 Google Cloud 的服務價值。

蔡坤達指出,資安是資料中心的基石,更是讓大家信任 Google Cloud 的關鍵,而這份信任建立於五大基礎。包含由用戶自己掌控資料,而非 Google;用戶可隨需啟用應用程式和資料,絕無意外;Google Cloud 致力於保護用戶的資料,即便在共享責任模型下,亦秉持「命運共擔」原則,提供更好的工具幫助用戶不斷調整與改善資安;Google Cloud 擁抱國際認證,甚至嚴格自我要求,讓所有服務都通過「聯邦風險與授權管理計畫」(FedRAMP)認證;Google 高度重視永續發展和社會責任,提供多項AI工具幫助用戶節約能源,亦強調這些都是「負責任的 AI」,用戶可檢視它的預測流程,確保推論結果的公平性與平等性。

宏庭科技roger lo講師

羅元昌表示,穩定架構意指系統具抵禦干擾和危機的能力,從緊急情況中恢復的能力,及適應環境不斷變化的能力;故包括網路環境、資訊安全及資源管理,皆是打造穩定架構的一環,亦是 Google 極為重視的標的。換言之用戶可透過 Google Cloud 打造穩定架構,「地端怎麼做、在雲端就怎麼做」,可先求移轉上雲,再逐步進化至雲原生架構。

有關底層基礎建設,Google 有值得信賴的自建海纜,有經過縝密資安保護的儲存服務;進行資料傳輸時,有多 POP、多海纜、多 Region 可運用,易於實現最短路徑和最快速度。另 Google Cloud 提供 Common DR Patterns,從成本最低廉的 Cold DR 出發,一路向上支援 Warm DR、Hot DR,直至可透過 Autoscaling 加速實現災難復原的廣泛性DR,滿足用戶對穩定架構的殷切期待。

擔任壓軸講師的蕭維昀,闡述如何利用 Google Workspace 重新打造未來模式、強化組織韌性。他指出受疫情影響,凸顯工作地點不固定、時間更加珍貴、人與人的互動至關重要等關鍵需求。Google Workspace 是兼能解決這些問題的企業協作生產力工具,配備 Google 強大的安全技術與 AI/ML 功能,不論針對通訊、協作或數據洞察皆有突出的服務水平。

舉例來說,員工可藉由 Gmail 無縫連結到各種協作工具和應用服務,提高通訊與協作效能。可透過單個文件中的 Smart Canvas 連結與管理所有必要的簡報、人員、試算表,打造一站式協作效率。藉由 AppSheet,讓不諳寫程式的人也能快速開發 App,將紙本作業轉為自動化流程。

 

總括而論,政府部門的同仁可借助 Google Cloud 的豐富服務,加速獲取 AI/ML、大數據分析、應用程式開發、基礎架構現代化等必要動能,以更高效率實現服務創新、數位轉型。

(感謝 Digitimes 報導,原文網址:https://bit.ly/3DpNe8q)

延伸閱讀:
GCP 企業入門篇:Google Cloud 費用、服務、代理商全攻略!